2016年5月22日上午10时,在加拿大蒙特利尔举行的第十次世界生物材料大会特别全体大会上,四川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工程院外籍院士、中国生物材料学会名誉理事长张兴栋在大会上正式接任国际生物材料科学与工程学会联合会(International Union of Societies for Bio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IUSBSE)主席一职,并发表了简短致辞。大会由第十次世界生物材料大会主席Hasan Uludag主持。2015年8月底在波兰克拉科夫市举行的联合会年度委员会上,经过无记名投票,张兴栋被选举为新一任主席(2016-2020)。
张兴栋在致辞中首先感谢联合会各成员学会及全体会员对他的信任和支持,感谢给予他作为主席服务联合会的机会。他谈到,生物材料是一类多学科交叉发展出来的、造福于全人类的高技术新材料,国际合作对其发展十分重要,这是1980年建立国际材料科学会联络委员会,即后来的国际生物材料科学与工程学会联合会的重要原因。近40年的发展表明,联合会对世界生物材料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出席本次世界大会的代表也从第一次大会的100余人增至近4000人,就是一个证明。张兴栋对加拿大学会对大会的成功举行作出的努力,对上一届主席Nicholas Peppas八年来对提高联合会国际合作水平所作出的贡献表示了感谢。
当代科学技术的进展,以及人口老龄化和人类自我保健意识增强导致的巨大临床需求的驱动,生物材料科学与工程正在发生革命性变革,并处于实现重大突破的边缘,与此相应一个高技术生物材料产业已经形成并持续增长,正在成长为世界经济的一个支柱性产业。张兴栋提到,面临生物材料科学与产业正在发生重大变革和高速发展的重要时期,对联合会的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他表示将尽最大努力对联合会和世界生物材料的发展作出贡献,并相信在各成员学会的共同努力下,联合会的作用将会更大程度发挥,为人类健康作出更大的贡献。
此次四川大学张兴栋院士接任国际生物材料科学与工程学会联合会主席一职,是联合会成立以来,首次由中国人担任主席一职,也是首次由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担任该职。这是中国生物材料界在国际地位显著提高的一个标志性的体现,对中国生物材料界具有重要意义。
国际生物材料科学与工程学会联合会简介
国际生物材料科学与工程学会联合会是一个非政治性的、非赢利的学术组织,旨在促进国际生物材料科学与工程、教育与管理、产业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选举国际生物材料科学与工程Fellow,组织四年一次的世界生物材料大会,促进生物材料、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的发展。其前身是1980年成立的国际生物材料学会联络委员会(International Liaison Committee of Societies for Biomaterials,ILC),1998年正式更名。1992年,中国生物材料界作为观察员加入ILC,1996年,中国生物材料学会(当时的中国生物材料委员会)正式加入联合会,成为联合会的奠基成员学会之一。联合会目前由澳大利亚、韩国、加拿大、美国、南美、欧洲、日本、印度、中国、中国台北等学会组成。联合会由主席、秘书长及各组成学会派出的两名代表组成联合会委员会,每年举行一次工作会议,讨论联合会工作事务,表决相关决议,行使成员学会权利。联合会主席、秘书长及各学会代表一届任期四年,连任不能超过两届。
张兴栋简介
张兴栋在上世纪80年代于中国率先开展磷酸钙生物活性陶瓷及植入器械研究,研发出羟基磷灰石人工骨、牙种植体、人工关节等生物材料产品,取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生产注册证,并广泛应用于临床。上世纪90年代,率先发现并确证无生命的生物材料可诱导有生命的机体组织和器官再生或形成,提出组织诱导性生物材料(Tissue Inducing Biomaterials)新概念,于国际首(独)创新一代人工骨——骨诱导人工骨及其工程化技术,开拓了生物材料科学和产业发展的新方向。200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14年“肌肉骨骼系统治疗及生物材料产品开发方面的贡献”当选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
张兴栋从上世纪80年代末,就积极促进生物材料界的国际交流:1992年申请中国生物材料界作为观察员加入ILC,并作为中国生物材料界的代表(1992-2008)参与联合会的事务;发起并参与国际双边及多边的交流合作,包括两年一次的亚洲生物材料大会(1993-至今)、中—欧生物材料大会(2006-至今),一年一次的中美生物材料论坛(2013-至今)等;出任世界生物陶瓷学会主席(2004-2005),主办第19次世界生物陶瓷大会;成功申请且主办2012年第九次世界生物材料大会并出任大会主席;和多个国家和地区签订了双边和多边合作协议,推动不同国家和地区间的交流与合作。张兴栋对国际生物材料界的合作交流和我国生物材料界国际地位的提高作出了显著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