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国家生物医学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艾华,因在磁共振影像探针领域的卓越贡献,当选为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院士(AIMBE Fellow)。北京时间4月10日,艾华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华盛顿)举办的年会上参加了授聘仪式。
荣耀骄傲 川大博导当选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院士
3月29日,艾华收到来自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的邮件,邀请其出席当地时间4月9日、10日在美国华盛顿举行的年会。北京时间4月10日凌晨,艾华和同年受聘的院士们一起参加了年会和授聘仪式。
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是国际医学与生物工程领域著名的非营利学术组织,汇聚了世界医学与生物工程领域的精英,其中包括2名诺贝尔奖得主,18位美国总统奖得主,以及美国科学院、工程院、医学院院士241位。
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Fellow由世界医学与生物工程领域最杰出(Top 2%)的学者组成,每年经过国际同行提名与严格评选产生(由现有Fellow推荐,经两轮筛选,最后经全体Fellow投票选举产生),是美国医学和生物工程技术领域的最高学术荣誉。
研究突破 增强显影剂 “抓住”直径仅数毫米肿瘤
艾华长期从事医学影像材料的研究。他所开发出的磁共振影像探针,具备高弛豫效能,被美国国立卫生院(NIH)收入分子影像探针库,可用于心血管成像、肿瘤早期诊断、药物载体可视化、以及功能细胞(如干细胞、树突状细胞)的体内示踪。将磁共振影像探针标记树突状细胞,便于跟踪细胞在体内的分布和分析靶向效率,有利于优化细胞治疗方案的设计。
磁共振影像探针,通俗地理解,是一种增强显影剂(也称作“对比剂”)。“普通的平扫检查,内脏、肌肉等器官、软组织与病灶的显影对比效果有时并不明显,有些细微病灶可能就被错过了。”艾华介绍说,用磁共振影像探针可及早发现肿瘤,尤其是对恶性肿瘤患者来说,治疗效果更好,生存期更长。
这种显影剂通过静脉注射入动物体内后,由于其在正常组织与肿瘤病灶的富集情况不一样,从而提高这两者之间的对比度。艾华说:“肿瘤自身的良、恶性,以及肿瘤附近的血供是否丰富等情况,都会对成像结果有所影响。”通过这种显影剂,能够极大地提高微小病灶,如数毫米直径肿瘤的发现率。
由于在生物医学材料领域的突出贡献,艾华于2016年被国际生物材料科学与工程联合会授予“生物材料科学与工程终身荣誉称号”。目前,他还担任生物医药领域多个知名学术杂志如Biomaterials(《生物材料杂志》)编委;国际著名材料杂志出版社Acta Materialia Inc(材料学报出版社)董事会成员,也是第一位中国代表;中国生物材料学会秘书长;中国科协先进材料学会联合体副秘书长;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常委兼医药卫生界别副主任。